#美食
#摄影
#自助游
#暑假
#闺蜜游
吃货们都有个米其林梦。当年卖轮胎的米其林公司觉得自驾游会增加轮胎消耗进而增加销量,于是出版了一册米其林美食指南。时到如今这则指南风靡全球,成了世界美食的风向标。人均2000+的一顿米其林三星,主厨偶尔刁钻古怪到“只选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一个叫Bernard的渔民钓起来的海鲈鱼”,亦或是要靠意念去体会触感的手握寿司,都让这个招牌被吹的传乎其神。
今天就让我来凭借近50颗星星积攒的用餐经验,聊一聊意大利的米其林餐厅怎么吃。
虽说米其林评星的规则一直保密,而且始终强调只看味道,但绝大多数吃客们都觉得,米其林还是会考虑用餐环境、服务和配酒的水平。
【菜单】
考虑到米其林餐厅一道菜30欧起的高价位(不是香港米其林一星人均100吃小笼包的改良版米其林),很多人只舍得咬咬牙点一个主菜,一口下肚,觉得吃不饱又划不来。其实是因为吃法不对。米其林的套餐讲究整体搭配,一个名为“意大利之旅”的套餐,从前菜的沙拉来自意北的山区,到头盘的鱼来自阿玛菲海岸,主菜的小牛肉产自托斯卡纳,它的菜是相互呼应的,只点一道菜会错过很多。
继续回到开销上来,传闻人均2000+一顿的米其林,真正落座其实未必那么贵。下文介绍的几家餐厅,就在工作日提供三道式商务午餐(含配酒),只需55欧,在一顿饭均消300rmb的意大利,这个价格其实很友好。
每家餐厅都会有2-3款Tasting Menu,也就是主厨推荐的整体套餐,包含餐厅招牌菜的主打套餐,通常是7道式或10道式,方便不会点菜搭配的客人选。对于新手,一开始吃Tasting Menu是最合适的,因为这个套餐最能体现主厨特色。
【一些专有名词】
通常米其林或一些没评星但同样档次的餐食,被称之为Fine Dining,如果和外国朋友聊起来吃过什么难忘的美食,可以直接用Fine Dining来介绍。
在正式的3/5/7/10道式上桌之前,通常会有附赠的开胃小食,类似中餐里上的凉菜。这些一口吞的小零食叫finger food,因为一般不用刀叉,而是用手拿着吃。
甜品环节过后还会附赠一些小点心,被称之为Petit fours,花式蛋糕的意思,往往有四五款,甜点控最喜欢的小惊喜环节。
【配酒】(Wine Pairing)
是非常重要但易被中国吃货忽略的部分。人均500rmb+的酒单,有时甚至会出现酒比菜贵的情况,再说又喝不出好坏,总是在考虑预算时最先排除掉。殊不知这便是贵族与中产阶级划分的无形界限,确实是只有有钱有品味的“上等人”,才会考虑酒的需求。个人建议,反正“来都来了”,就吃个全套再走,米其林的配酒都不会差,很多藏酒一杯难寻,可以体验一下,不然用餐是不完整的。
【着装】
有的餐厅会提示Dress Code,通常是商务风或鸡尾酒晚宴的简约风。男士穿衬衣一定不会错,登山鞋牛仔裤嘛就看个人颜值了,总之既然行程里计划了吃大餐,多备一件正装好一点。女生通常淡妆+裙装就可以啦,不要太正式,这不是走红毯,只是吃顿饭而已。有时候看到亚洲女孩戴着全套珠宝化着油彩级浓妆,感觉有些用力过度,当然有拍照晒图需求就当我没说~
【订餐】
这些餐厅往往需要预约。好在是餐厅英语水平都很过关,打电话预约只需要说明到达时间+人数+名字就可以了。或者是给餐厅发邮件预约,正式很多,往往还会提前确认有无过敏食材等。
高级的三星餐厅往往提前2-3个月预约,有时还会因为诚意不够被婉拒,所以发邮件夸一下餐厅预约成功概率大一些。毕竟是值得打飞的来吃的餐厅,真的是一确定档期就得感觉买票飞。我已经被几家很喜欢的餐厅无视或婉拒很多次了,还在锲而不舍努力中。
【开销】
从55欧起的三道式商务午餐,到配酒单的300欧+Tasting Menu,消费大约在500——3000人民币/人,当然遇到主厨钦点的chef table外加珍藏好酒,那价格绝对是上不封顶了,我曾经体验过一万二一顿的小龙虾。人生在世,来都来了。国内的三星餐厅,一只龙虾不含税和服务费就要1500,要想吃米其林,还是欧洲地道又划算,还逼格高。
每篇探店文篇幅太长,本文只选取最精华部分介绍餐厅特色,完整版用餐体验敬请等待我的新书啦。

撑到扶墙出——Berton

很多人对米其林的印象就是:脸大的盘子,一口菜,好奇的问:“这么贵又这么点,吃得饱吗?”
实际上没有哪家米其林会让客人饿着肚子走的。Berton家的Tasting Menu前后十道式,上菜前先来5道开胃的finger food,一串的前菜里有扇贝、鱿鱼、海鳌虾、意大利烩饭,再加上主菜三道分别是烤鳗鱼、脆皮乳猪、小牛胸腺,完了甜点环节又是鱼子酱、冰激凌、披萨,最后一长串小蛋糕上桌真的是塞到嗓子眼,就这样,临走时还得送一包巧克力杏仁,生怕你吃不饱。要知道在中国一个人出去吃,哪怕是广东茶点也不会叫十份的,这米其林虽说看着一小口不占分量,零零总总加起来绝对吃到你印象深刻。
主厨Berton是一个7分帅叔叔,最喜欢他的一点是不搞虚头巴脑的东西,每道菜选用4-5种常见食材搭配加工,保留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像我这种认不太全西方食材的东方来客,很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态度。
(是不是好奇我怎么认清这么多食材的?答案是:菜单上写着呢。国外菜单不像中国“蚂蚁上树”那么玄幻,多数都是原材料由主到次的堆叠,一一对号入座非常有趣~)
Berton是我推荐新手体验米其林的入门餐厅,一星拿的实至名归。

专注做鱼的店——Alice

这是一家开在超市里的餐厅。女大厨Viviana非常看重鱼鲜的供应商,索性就把店开进了供应商的超市,保证最新鲜直接的原材料供应。同时这家店也在许多细节方面体现了特有的女性关怀,让我颇有好感。
Alice的霸气之处在于它的专注,只做鱼,没有其他的红肉。割舍掉一半食物选材后,Alice几乎是用一条腿走路闯进了米其林阵营,夺得一星,毕竟大家都想一顿饭鱼肉兼得,单拿白肉来打拼,着实不易。
Alice的招牌菜是熏肉汤意面,搭配了鱿鱼丝和蛤蜊。细意面非常劲道,不是煮不熟的夹生感,也不是煮过头的黏连感,总之的确是恰到好处,完美表现了意大利语Al dente的状态(这个词专门用来形容意面不软不硬的口感,后来也广泛用来形容事物刚刚好的状态)。汤汁真的是鲜美而且入味,我吃第一口的时候眼睛都亮了。不夸张地讲,我在欧洲两年,直到吃这口的时候才懂,原来意面可以这么好吃。
如果吃货们想摘星米其林又觉得太贵,那么来Alice单点一份Super Spaghettino就可以领会餐厅的灵魂了。
午餐吃了米其林,晚上就不舍得再下馆子啦,再说吃啥也觉得差点意思对不对~这时候掏出旅行必备好伴侣【统一开小灶自热米饭】。
哪怕是米其林探店类的美食之旅,我也一定会自带干粮,没办法,谁让我的中国胃不吃中餐会罢工。再说偶尔也会遇到探店踩雷吃不饱,火车晚点荒郊野岭无处觅食,总得准备点吃的,心里才有安全感。
之前出国都会带泡面,后来发现在欧洲整不到热水,都是喝直饮水,要想泡面还得去咖啡馆点热茶,累了一天再折腾超级不方便。有了自热米饭后就容易多了,冷水自发热,在别人吃着冷冰冰的三明治和饼干的时候,我的自热米饭冒出阵阵香味,油汪汪堆着大块嫩肉,土豆也软软糯糯的,浓厚的汤汁拌饭简直不要太爽。利马化身全世界最幸福的崽!
自热米饭有土豆牛腩、宫保鸡丁、小香菇烧肉三种味道,保证在路上不会一种味道吃到腻。我最喜欢土豆牛腩这款,味道足,很下饭,强烈推荐!
有很多旅行路上的漫漫长夜,我就是一边吃香喷喷的土豆牛腩盖饭,一边回味着鹅肝的润滑,红酒的绵长,然后码出探店笔记来。

初恋——Aimo di Nadia

Aimo di Nadia是米兰的第一家二星餐厅,作为一个没有三星加持的城市,这家店大概就是米兰的最高段位。同时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进米其林餐厅。
那次吃饭成功阐述了“第一次吃米其林如何装作经常吃的样子”这样的故事,因为我在一个百万量级的直播平台上全程直播了这顿饭,完美撑住了场子,经理、侍酒师、主厨也特意到镜头前问好,给足了我面子。
(那么吃的咋样?)
不记得了。
我觉得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第一次走进米其林餐厅的感觉,因为太注重流程、举止,生怕出错,反而拘谨的宛如面试,三小时吃饭居然会有点累。但是,这样一顿饭,就好像你第一次和喜欢的男/女孩子约会一样,哪怕是紧张的,害羞的,但毕生都会去回忆那种酸涩而甜蜜的美好。
我清楚记得侍酒师在我面前打开了一瓶2005年的酒王马赛多,市价一万二人民币,好年份成熟期,名产区名酒庄的超级托斯卡纳,红宝石色,饱满的酒体,入口浓郁绵长带金属气息。
怎么说呢,就是一种颅内高潮的感觉。我努力,我奋斗,我拼命赚钱,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吃香喝辣吗?这一瞬间,感觉自己的诉求得到了满足,有种人生圆满的幸福感。
意大利本地对酒颇有研究的朋友得知我喝到马赛多后无比兴奋,形容道:“这辈子有幸喝到它,也算没白活。”
一瓶好酒的魅力,大致就是这样吧。老电影《杯酒人生》里一咏三叹一瓶69年白马酒庄的梅洛,引出那句“我们总说当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时刻才舍得打开这瓶酒,殊不知它开瓶的那一瞬间,就是人生中的The Moment。”在我看来,马赛多开瓶也的确是我人生中转折点般的重要时刻,就是这瓶酒让我对fine dining有了追求的动力,才在日后探店品鉴各家米其林,并且恶补短板,让自己努力成为一个配得上马赛多的吃客。
可以说这瓶免单的酒,催生了此文。
公主梦——Villa Crespi
这是一家任何女生都不会拒绝的餐厅,它坐落在城堡里。
走进城堡就被环绕的浮夸雕刻惊到了。穿过画廊般的回廊,踩着细木镶嵌的地板,目不暇接看着一闪而过的雕像,摆件,有种“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感觉。
英俊帅气的5位服务生一起上阵,让我恍惚有宠幸男神天团的感觉。只记得来来回回西装笔挺的服务生撤盘子递餐巾倒酒好像电影里的快切镜头,行云流水的走步和毫不拖泥带水的动作真的太优雅了,让人想起《唐顿庄园》里开场的镜头。早年大户人家的姑娘吃饭,或许就是这样的吧。纯银的刀叉餐盘,每吃一道就撤一次餐具,浆洗熨帖的桌布,优美的湖景和雕花的餐厅内饰。这一餐吃的不是饭,是环境,是服务,是贵族精神。
Crespi的主厨是意大利非常有名的美食节目明星,相当于中国黄磊或者谢霆锋的“十二道锋味”,他在欧洲的名气地位非常高,绝对让许多以为“不过是厨子”的人啪啪打脸,在意大利家中出一名大厨的荣耀感,绝对不低于中国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无冕之王——Wicky’s

Wicky’s是米兰唯一一家怀石料理,在西方食客心中地位极高,而这家日料店的主厨却是斯里兰卡人。很独特的搭配,也注定了它不被接纳和认可,他大胆把日本料理里最讲究的食材改换成地中海特有的海鲜,来了个“东食西做”,单就这魄力,我觉得他是不在乎什么星星的。
诚然,东方人才懂东方的含蓄与隐晦。开场不俗,一粒撒丁岛的海鳌虾,搭配了花椒粒和柠檬,入口时的那一缕黄豆酱油的香气一下子拨动了心弦,好吃到让人悲伤,忍不住长叹一口气的感觉。
其余不再细讲,数家米其林吃过,产生同样感觉的还有另外一家法国三星,让人陡然有了“美好稍纵即逝”的不舍,私以为这应该是美食的最高境界。

来自高山大河的鱼——Locanda Margon

这是我最爱讲的关于米其林的故事。
很多人带着调侃或戏谑的态度问我“米其林好不好吃”,就等着我说一句“其实不如火锅串串小龙虾”,然后便心理平衡继续吃他的串串了。
而如果有的人是真的好奇或是请教的来问我,我的答案会长一点。可能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口味原因,大多数米其林餐厅,并没有人们期待中那么好吃。一是因为未必合中国口味,二是因为米其林的重心不在味道,而是理念。味道自然是不会差的,可真要说比平时吃的比好多少,那这样算起来确实是不值票价。
举个例子,这是一条米其林二星餐厅的鱼,为了吃到它,我几乎走了一里山沟沟里的烂泥地。没错,这家店大概就是欧洲高级农家乐的水准。
鱼上桌,厚重的纯银盘子,像是一块凹凸不平的银板对折。服务生解释说,这对折的银片便是此地山谷的走势,而银片上起伏的曲线,便是山脉走势的复刻。这条来自高山冷水的当地鱼,只有在这里才吃得到,而这道寄托了当地从山川到河流的鱼,是厨师对家乡的理解与表达。此时,厨师掌勺不再是为了做饭,他已经成了一位艺术家。
游客必打卡——Trussardi alla Scala
上面安利了这么多家餐厅,但真要推荐米兰一日游的朋友们去吃,我还是会首选这家,因为它离米兰大教堂非常近,完全可以在大教堂参观完后顺带来吃顿商务午餐。大落地窗俯瞰米兰老城风貌,体验非凡。
另外这家的午餐也很懂游客需求,鹅肝,鱼子,舒芙蕾甜点,种种都是非常有话题可以去分享的。大分量的鹅肝作为前菜非常有吸引力,这是为数不多我希望二刷单点的菜品。
新评上一星得到Trussardi野心很大,正计划着来上海开分店,这种国际化的视野也让人期待它有更好的表现。

巅峰体验——Da Vittorio

这是我吃过的第一家三星,而且吃的还是chef table,这顿饭到底花了多少钱我是不知道的,配酒也明显高出其他餐厅(其他餐厅配主菜级别的酒在这里只能拿来开胃),主菜搭配的酒轻松松刷新马赛多的开瓶记录。这就是二星和三星的区别吧,表面上看酒,两家好像也差不太多,二星努努力是能追的上三星的,殊不知三星一打开酒窖说:“我们真正的好酒还没拿出来显摆呢。”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也注定了二星往往要破局重塑,才有冲三星的机会。同时三星往往保持着一种隔离感,用几进深的庄园拉开与普通市民无形中的距离,让贵族有隐私,为的是让平民无法去效仿贵族生活,拉低贵族阶级的门槛。正因如此,“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这句话十分正确。
这顿三星吃的人心服口服,最喜欢的是那粒樱桃鹅肝。宛如真正樱桃的造型,入嘴后细腻绵长如巧克力般的顶级鹅肝口感,确实是日后再也没吃到过同等级别的食材了。从创意到美观到口味,完全找不到扣分点,只能给满分了。
另有两家米其林一星,体验尚可但无亮点,且距离较远,在此不作推荐。
再不说点负面体验,有些人怕是觉得我收了餐厅广告费了。
米其林用餐体验最差的有两家,忍不住点名。
店大欺客——Jasmin
二星餐厅Jasmin。提前网上预约午餐,被告知没位子了。后来不甘心,亲自登门拜访,正午餐时间,前台没人,老板娘便装在吧台和服务生坐着喝咖啡,身后餐桌桌布未铺,显然是没有迎客的。震惊之余问老板娘为何明明一个客人都没有却说没位子了,老板娘解释说周天中午只有两位客人,开店成本太高了所以直接不营业。此时一个便装的男人路过,没打招呼,我询问是否有机会采访主厨,老板娘到后厨兜了一圈说主厨可能上山摘菜去了不在,而餐厅里挂的主厨照片,刚好是那名路过的男人的模样。我震惊于老板娘的敷衍与欺骗,立即走人。
此事该店有三点错误:1,欺骗顾客,开张成本太高不接客人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以客满无座为借口造成满座假象绝对是误导。
2,便装,服务不到位,这点应该就够它丢掉一颗星星了。
3,再度欺骗,或许是有意为之,也或许是无意,但是这绝对让它丢掉了客户。周天中午开不了张的客流量,大概也是有原因的。
拔草——Dal Pescatore
意大利老牌三星,四代传承,父亲是意大利厨师协会的会长,在欧洲名厨界掷地有声的名字。
但是看看出品:
开胃菜
一小份鱼肉配黄瓜配3片番茄。番茄倒是很甜很新鲜,吃起来像甜的葡萄,黄瓜和鱼就是黄瓜和鱼的味道
招牌菜:龙虾肉配Oscietra皇家鱼子酱
看这毫无美感的摆盘就觉得离降星不远了。年轻人不可以吃老本。
#写在文末的话#
是不是很奇怪怎么一直吃火锅的我转头就开始搞西餐了?莫非是收了广告费昧着良心夸夸夸?
认真交待一下,为了这个米其林专题耗时三个月准备,跑去意大利三大产区的葡萄酒酒庄学习品酒,特意去主厨之前工作的瑞士酒店熟悉环境,挑选了数家精品餐厅试吃练手,还提前咨询了在米其林三星餐厅实习的朋友,食材背景调查做到尽可能细致,才做到了“第一次吃米其林,如何装的像老手”。
写完文章逐渐理解那句老话:“一辈子一定要吃一次米其林”,它所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提升、对追求美好事物的渴望、高雅礼仪的磨练,是吃多少汉堡都做不到的。一顿饭对生活影响之大,不只是味蕾享受,而是如中国古人所说“功夫当在诗外”。
这趟欧洲美食之旅既有米其林餐厅加持,又有旅途好伴侣开小灶助攻,可以说非常完美啦~看饿了的你,要不要和我再来“开小灶”?
【小贴士】虽说开小灶真心是我心中的旅游好伴侣,但自热米饭/火锅类食品对于高铁等交通工具没有影响,却不能带上飞机,绝大多数航司都会安排托运,但个别航司也有可能不给放行,一定要注意哦。

本游记著作权归@Candy__凯迪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